《第一次gb28365-2012方案》是指导普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 王玉庆同志在第一次gb28365-2012试点培训班上的讲话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同志们早上好: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同志绝大多数来自于基层,同志们应该了解整个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这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住大的方向,把握住国家关于普查工作的总体要求。
这次培训班开班意味着3点:
第一点,既然是试点培训,这就说明普查的试点即将正式开始,计划在今年9月。所以这次培训也是当务之急。
第二点,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普查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国家转移到地方。《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是在去年10月印发的,到现在已经有10个月了,这10个月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当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已经启动了,比如机构的建设、经费的申请、前期的准备,等等。但据我了解,大多数地(市)县除了试点地区之外,基本还没有动。
国家层面主要做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组织机构的建设,包括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的建立、工作条件的建设等。另一方面就是编制财政预算,申请财政资金。目前今年中央预算安排用于普查的经费基本定下来了。第三项工作是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环保部门过去搞过普查,但是仅限于工业源,而且面比较窄,时间也比较久了。现在搞全面的普查,技术基础比较弱,大量的技术准备工作在过去10个月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次发给大家的3本书就体现了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劳动的结晶。
第三点,从现在开始普查试点,既要把国家的准备继续深化,又要求地方工作尽快开展起来,也意味着全国的污染源普查大战在即,地方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抓紧进行。这次我们请各省市普查机构的同志来参加培训班,也是希望大家,一个是了解一下这次试点的主要内容,将来在全国普查工作中基本上要按这个方案做;另一个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全国的普查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都需要有紧迫感,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仅仅是普查的试点地区。
我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从国务院的通知发表以后全国关于普查工作一些重大会议。今年1月,周生贤局长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上,就对污染源普查提出了要求;4月11号国务院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普查方案和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4月底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污染源普查环保系统的工作会议,周局长在会上作了报告,对gb28365-2012工作做了部署;5月1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gb28365-2012方案;6月9号在甘肃召开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对农业污染源普查进行了动员部署;7月上旬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了试点工作会;今天8月14号试点的培训班正式开班。可以看出各次会议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从试点来讲已经进入临战阶段,全国普查工作也已进入重要的时期。
在各项准备中,最重要的就是全体从事普查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批准的《第一次gb28365-2012方案》。今天我准备围绕普查方案讲3个问题,算是培训班的第一课。一、简单地介绍一下gb28365-2012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二、说明污染源普查方案是指导普查工作纲领性的文件,三、讲解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 gb28365-2012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因为普查方案是根据环保工作大的背景和总的目标来确定的。我们了解什么事都应该从总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方面再到小的方面,这样就能做到胸有全局,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有利于把具体工作做好。
(一)开展gb28365-2012的背景
实际上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底数不清”,一句话就是“影响工作”。全国环保工作如果从 1973年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但是对全国污染源底数并不清楚。 “底数不清”就要弄清底数,要弄清底数怎么办呢?普查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底数不清造成的影响不大也就算了,环保搞了30多年不照样在搞吗?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由于底数不清,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两条非常简单的背景,决定了要开展这次普查。
1.“底数不清”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过去环境统计调查的主要是工业企业,如每年的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情况等。全国环境统计重点调查的企业不过8万家左右,测算的工业企业大概在三四十万家。这次开展普查,据我们从国家统计局和相关部门得到的数据,仅是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源这块,大约有150万家。可想而知原来环境统计的范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几十年开展的环境统计工作,在历史上它是做了重大贡献的,虽然现在统计企业不多,但是大企业、排污大户还是在环境统计范围内。
另一个方面就是农业污染源是个空白,生活污染源基本上也是空白,没有纳入环境统计。而农业污染源在环境污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生活污染源,过去只是做了一些测算,比如说,一个县、一个区、一个市人口有多少、燃煤量有多少、供水有多少,然后乘一下人均排污系数,得出来生活污水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等等,真正的第三产业给环境带来污染的确切情况,我们并不清楚。所以从整体看,可以说污染源的底数不清。
2.说影响工作,我讲3点。一个就是影响我们对环境形势的判断。大家知道现在一分析环境形势,看环境状况报告也好,就那么几句话,如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污染物排放变化不大,有些地方有点改善,有些地方有些恶化,总体稳定,几乎十几年了都是这个调子。但实际的环境状况老百姓并不满意,有的地方大家看到污染还在发展,包括这次太湖蓝藻的爆发等。很明显,农业那块儿你不清楚,只是说总磷、总氮可能对湖泊有影响,但到底影响有多少,排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生活污染大家都知道污染在增加,废水排放量、COD都在增加,到底增加情况怎么样,也不太清楚,这样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你形势判断得不准确,其它的决策就不好做。
第二个是影响到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的制定,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编制规划的基础,先要把现状搞清楚,根据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才能确定我们的目标,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前提基础就不牢,你的规划制定就有问题了。这次制定“十一五”规划,最后落实就两项指标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个SO2、一个是COD。为什么就这两项指标?实际影响到环境状况的远远不只是这两项指标。比如,氨氮影响水环境质量很明显,为什么不定在计划里?我们大气除了SO2还有氮氧化物,还有其它许多,包括PM2.5、PM10都是影响环境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没定在规划里面?内行的人会提出这个问题,外行的人不清楚啊,认为这两项能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实际原因是那些指标我们自己都说不明白,怎么制定计划。氨氮排放很明显跟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关系密切,我们没有这个数据,没有这个基础,制定规划无法把它列进去。其它这方面例子还很多,制定各项政策也是这样,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第三个是影响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或者是影响环保目标的实现。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SO2、COD两项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当时就为了这两个指标2005年的基数到底是多少,到2010年确定多少,是经过很多次反复的。目前我也没有把握说2005年基数就很准,基数不清,你说削减10%也很难说非常准确。这次普查完了基数有可能做调整,将来还要依此制定“十二五”规划。作为环保部门,没能给中央、给全国人民提供确切的基础情况,应该说没尽到职责。基于这两点,我们迫切需要搞gb28365-2012。
(二)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国务院通知里关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讲得非常清楚,而且讲得也很深刻,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重温一下。在国务院文件第一部分有这么几段话讲的就是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gb28365-2012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这段话讲明了普查的目的。接着,国务院通知里讲了4个“有利于”,即:“搞好gb28365-2012,准确地了解污染物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状况;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4个有利于就讲清了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 gb28365-2012方案是指导普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普查方案”的重要性
先讲一下“普查方案”和国务院“通知”(【国发2006】36号文)的关系。应该说指导我们普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两个:一个是国务院的“通知”,另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普查方案”。“普查方案”是“通知”的具体化,“通知”一共6个部分,“普查方案”也是6个部分。第一部分,“通知”讲的是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而“普查方案”讲的是普查的工作目标,实际上这个工作目标就是在普查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根据目的明确为5个具体目标。“通知”第二部分是普查的对象和内容,第三部分是时间安排。“普查方案”第二部分是普查的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实际上把“通知”的第二和第三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并且具体化了。“普查方案”的第三部分是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步骤,这在国务院“通知”里没有,是增加的内容,是普查方案必须的组成部分。后面的3部分从标题到主要内容“普查方案”和“通知”几乎都是一致的。只是内容上“普查方案”更加具体、更加详尽。这两个文件精神是一致的,“普查方案”是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制定的,但更加深入细致,更加明确具体,更加全面完整。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能够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普查任务是一个重大课题。作为环保部门来讲,要协调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几十万人的普查队伍一致行动,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严密的、可行的行动方案。我想“普查方案”就要发挥这个作用。
下面介绍“普查方案”产生的背景。方案的产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应该说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反复修改了至少几十个稿子,经历过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是起草阶段,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第二个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的阶段,大概从2月份到3月份。前后召开了地方环保部门的座谈会,在工作会议上发给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召开过专家论证会,包括总局的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科技顾问委员会的专家;还征求了各部委的意见,召开了各部委相关同志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在局内各司办、直属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阶段经过了2个多月。第三个阶段是多方审议阶段,先后经过了总局局务会审议、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议、总局普查协调小组的审议,先后在3、4月完成。第四个是领导决策阶段,就是4月11号召开的国务院gb28365-2012领导小组会,培炎同志主持,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在会上原则通过了这个方案。第五个是文字的修改完善阶段,从国务院领导小组会后,4月中旬到5月中旬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反复修改文字。作为普发文件,国办对“方案”从内容到文字要求很严格。周生贤局长在全国环保普查工作会议上说,“这个方案是各界有识之士智慧的结晶。”这个“方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概念明确、内容全面、文字非常简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二)“普查方案”是指导普查工作纲领性的文件
我认为它体现在4个方面。
1.它是制订普查各项工作细则和各项技术规定的依据。整个普查除了工作的部署、领导讲话这些工作文件之外,从技术文档体系上是这样设计的:国务院“通知”下是“普查方案”,“普查方案”下是两部分,一部分叫工作细则,一部分叫技术规定,这么两大体系。工作细则现已出台4个,这次发了一个,试点工作会上发了3个,将来工作细则还要专门印成一册。第二是技术规定,现在已完成了八个,印发给大家试用。细则和规定都是依据“方案”来制订的,把它具体化。
2.它是普查工作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现在开展培训,在“方案”中对培训就有要求,包括培训的分工、培训的内容等,我们现在培训就按“方案”的要求来做。现在正在制订《gb28365-2012条例》,这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这个条例的很多内容都是根据“普查方案”来的。我们编制经费预算,都是依据“方案”的规定。此次普查试点的东部地区国家没有给经费补助,照理说给国家试点,国家应该拿点钱,但是由于“方案”中明确规定,中央财政经费只补助中西部贫困地区,没有东部,所以就没有申请到。东部试点地区的同志有大局观念,吃点亏也干,应充分肯定。
3.它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参与普查工作的政策根据。普查工作涉及10个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环保局作为牵头单位,普查办设在环保局,大家的职责任务“方案”中都有明确规定,负责什么,参与什么,协调什么。普查工作中要协调组织各部门开展工作,这是个重要的政策根据。
4.它是统一全国普查工作步调的进度表。“方案”明确了普查的步骤分3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大致时间安排和主要工作内容。全国的普查工作即按这个时间表进行的。
从以上4个方面看,“方案”是指导我们普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环保系统、农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全体参与和负责普查工作的同志,包括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都要认真学习“方案”,深刻理解“方案”,正确把握和运用“方案”,这是做好普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有些地方同志对“方案”不太熟悉,甚至有些负责同志都不熟悉,都不理解,你怎么指挥下一步工作?所以更有必要把“方案”加以宣传,组织大家学习,加深理解。
三、gb28365-2012方案的具体内容
这个方案共分6个部分,我有详有略,分别介绍一下。
(一)普查的工作目标
方案第一部分讲工作目标,共有5项:第一项,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费用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第二项,建立国家和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的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库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第三项,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第四项,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第五项,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和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查工作的5项目标,从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到建立污染源的数据库,从加强污染源的监管到建立新的环境统计平台,到加强环保系统的能力建设,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很全面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环保部门,都提到了。
(一) 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1.关于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07年度。时点的概念是就某一点来算的,时期资料是这个统计资料包括多长时间的。将来普查中污染源的企业数量,就是时点资料,全国一共多少个污染源,就是12月31日那个时候的数,可能到了2008年1月或者是2007年11月就不是这个数据,这就是时点资料。而污染物的排放量就是时期资料,是2007年一年的。普查明年初开始,但查的是今年的数,而要想把今年的数据搞清楚,监测工作必须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在2月份普查方案还没有批准、工作会也没召开,就布置了重点源的监测。但现在看来完成的并不理想,希望下半年后面几个月把重点源的监测工作补一补。
2.关于对象范围,对象分4个方面,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每一类都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先说一下“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这一类在国务院的通知中没有单列,虽然对这一类调查是有要求的,这是在普查方案新增加的。为什么?主要是在方案反复研究过程中,听取了建设部门同志的意见,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全是一个污染源,比如说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包括危险废物处理厂,他在某种程度是处理污染物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处理污染物,虽然处理后依然可能有污染物的排放,但跟其它污染源有本质区别。把他当一般污染源来对待不太合情理。为此,单独列了一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并列。
污染源普查对象,方案中明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所有”这两个字并不是指每一个污染源,而是指这次普查工作覆盖的方面,就是把产生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所有方面都覆盖到了,但是在每一个方面我们又突出了重点,并不是每一个源都要查或者都做一样的调查。所以这次普查叫“全面普查、突出重点”。每一方面都有重点,这是要求大家重视和明确的,因为不可能第一次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所有大小源都查了。我举个例子,机动车这块儿,我们讨论再三列不列到这次gb28365-2012范围里面,最早的方案是没有的,后来考虑它对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呈发展趋势,如果这次不列,要等10年以后再搞就晚了,最后下决心把它列进去了。但大家知道流动污染源不只有机动车,还有火车、船舶污染、飞机噪声等,为什么只列了机动车?这就是突出了重点。
工业源是这次普查的重点,即使工业源是重点,也没有全部包括。工业源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包括43个大的行业。第一,我们把建筑业的4个行业,没有包括在普查对象中,除了建筑行业的4个行业外,还剩39个,39个行业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重点源,另一种叫一般源,分别做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重点源又分三类,有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是第一类;第二类是11个行业的所有企业;第三类是16个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这三大类就成了重点源,实际上第一类污染源和后头第二、第三类是有交叉的。重点源总和起来初步测算全国约有72万家。大家注意,有的行业是全部的,有的行业是规模以上的,就是说规模以下的不算重点源。除了重点源之外其它就是一般污染源,就是包括16个行业规模以下的企业及其他12个行业的所有企业。一般源估计有80万家。工业源合计测算约150万家,数量是非常大的。
农业源是在一产业中,我们仅确定了3个方面,不是第一产业的所有方面。比如说林业就没有列进去,主要考虑植树造林是对环境有益的,虽然施一些农药和化肥对环境有影响,但不是主要的。现在列的是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业里头也不是把所有的行业都列进去,我们只选择了种植业,农业里头还有农业服务业等就没有列进去。
这次普查在各方面都体现了突出重点,而且是很明确的。比如畜牧业,第一,是人工养殖的,不包括自然放养的、也不包括自然捕捞等;第二,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在种植业中,我们紧紧抓住和环境关系密切的农药、化肥、地膜和秸秆这四大项。
生活源涉及的面儿更宽了,这次确定的有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第三产业中的污染源。第三产业在行业分类里光是中等分类就是几十种,比第二产业还要多。我们只选择了其中有污染物排放的6个行业或方面作为我们普查范围。一个是住宿业,第二个是餐饮业,这些东西都有污水、废气、垃圾的排放。第三个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个行业中又分很多小类,我们只选择了5个:洗染,理发和美容,洗浴,彩印,汽车的洗车和保养。这些都可能会有污水或其他污染物排放。第四个是医院。第五个是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这不能算是一个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只要有锅炉就在普查范围内,没有就不查。虽然金融业不在普查范围,但如果这个银行有单独的锅炉就要列入普查范围。第六是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比如科研单位有辐射设施或有放射源等,也要列入普查范围。这是指三产中有污染物排放的行业。
再一个方面是居民的城镇生活污染。我们不可能一家一户地调查,也没有这个必要。就以区、县、建制镇为单位调查用水量、排水量和能源的消耗量来测算生活污染物排放。还有一个方面即比较特殊的是机动车,他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现在把他列在生活源里头。生活源有些是真正有普查对象的,比如三产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宾馆、饭店、餐馆等。居民生活污染不是针对每个具体普查对象进行调查,它是针对一个区域、某个部门、甚至是政府。所以普查对象是有区别的。这是生活源普查的一个特点。
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厂,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怎么区分后面专题要讲。
关于农村生活污染这一块儿,在国务院的文件和国办转发的方案中都没有明确。这部分在最初讨论中是有分歧的,包括环保系统内部。没有列入方案作为普查对象考虑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农民的生活污染情况差别大,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还看不清楚,普查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工作量也非常大。
第一,农村一家一户用水量不好统计,很多地方没有统一的上水,他自己有井或者去山沟里挑点水用。
第二,大部分没有统一的下水,也没有进入环境,有些粪便自己用了,有些排到环境里了,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考虑再三这部分没有列进去,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是考虑到国家重点治理的水域,特别是湖泊和水库周边,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又比较大。根据大家共同研究的意见,计划在这次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再搞几个专项调查,即太湖、巢湖、滇池还有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源调查。
第三,关于内容,方案列得比较具体,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列出来了。如何考虑具体调查内容,一个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对环境有影响的、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一些因素进行调查。比如说工业源,除了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外,主要要了解企业排水的去向,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消耗量和使用情况,能源的消耗量和使用情况,燃料中的含硫量,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使用量等等,还有产生污染物的设施,污染物的治理,污染物的监测和排放等。一二三产业这么大的面,情况都了解就太复杂了,我们只要了解对环境有影响的、与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
关于普查污染物的种类,方案中写得很清楚。一般普查哪些污染物,哪些行业普查增加哪些污染物,水增加哪些污染物、大气增加哪些污染物,说得很明确。从环境标准来看,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各个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合起来大概有一百几十种污染物,如果都作为普查对象,那工作量就大的不得了,调查时间也很长。这次只选择了34种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这样就排除了一些行业特征污染物,排除了一些局部地区比较突出的污染物。对某一地区来说可能某种污染物影响较大,省里可以决定自己单独搞,不作为全国污染物普查,这样就可以抓住一些重点。34项中还不包括农药。农药有很多品种,可能有几百种,名称各不相同,很复杂,但是主要选取对环境危害大、持久性存在的那些农药。34种污染物分别为,水13种、气7种、固体废物10种、放射性2种、农业是4种,其中2种是重复的。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步骤。
“方案”在考虑技术路线时,提了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条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第二条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第三条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第一个结合是讲方法上。环境普查和其他各项普查相比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就在于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上有他的特殊性。其他的普查很多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台账、或在相关部门的资料中可以查到的。然而在污染源普查中,污染物的排放量看不见、摸不着的,随着废水、废气就走了。要想把这个数填出来是最困难的,也是技术性最强的。这是我们费了很多脑筋研究的问题。现在要想得到排污量无非是监测的方法、物料衡算的方法、排污系数的方法。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三种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运用,力争比较准确地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二个结合是在手段上,即技术手段和统计手段相结合。有些普查数据看台账,看企业的记录,登记一下或经过计算就出来了,这是一般统计的方法;有些就要实际监测,使用技术手段,要很好结合起来。
第三个结合就是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实际上这个结合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各类普查主体在普查中发挥的作用。国家是指导,体现国家统一部署工作,统一制定方案和各种技术规定;实际国家并不自己做调查,而是由地方市县区做调查;每个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申报排污情况。这样,从方法上、从手段上、从工作方式上把确定普查技术路线的原则明确了。
对各类污染源的具体技术路线,下面各专题课程里还要讲,这里就不说了。我仅想强调一点,“方案”中明确对工业源中占各省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同时采取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相结合的方法。这里出现一个65%,这是指,全省工业污染源按排放量大小顺序排队,当企业排放量加合起来达到全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5%时,这些企业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核算排放量。省的排放总量怎么来的?有的同志会问你污染源都没有普查呢,怎么来了个总量?总量没有怎么来的65%?我们在国务院汇报的时候就说清楚了,这“65%”是指在现有环境统计基础上测算的65%。这个65%是省以上的65%,省以上的65%应该包括了国家的65%。总局曾经给各省发过一个单子,国家“65%”大概是7000家左右,包括集中污染处理设施。这个单子是2006年的,今年还会有一些变化。我们测算省里的65%加上国家的65%,大概在3万多家。这是以现有环境统计做基础的。这3万多家都要求开展监测,然后用监测和排污系数法相互验证来得到他的排污量。这与我前面讲的工业重点污染源可是两个概念。
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然后用分类抽样实地监测得到的排污系数法测算,生活源也是采取面上普查和用排污系数法来测算。这点我说明一下,各类污染源的排污系数,国家统一布置,有关省市协助,正在抓紧做。国家拿钱请科研单位牵头,动员了很多研究监测单位参与。这些工作在今年底以前大部分能完成。“方案”里讲的抽样调查,主要是国家搞排污系数需要做的,实际上现场普查时,来不及再去抽样监测了。当然不排斥一些地方有能力,在普查过程中进行一些补测,又或进行一些验证性的抽测,但是大面积上在普查过程中不再搞实际监测了,而且得到的结果也不是07年的数。
关于普查的步骤,在“方案”中间是这样写的:先行试点,再全面普查,分三阶段进行。这实际上是两句话,把它列在一起了。就是说,试点是一大步,然后再全面普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分为两步。“三个阶段”就是准备试点阶段、全面普查阶段、总结发布阶段。准备试点阶段到今年年底,实际上也包括明年的1月。全面普查阶段从明年的2月份,过了春节以后,也可能是过了正月十五,我们普查员、指导员就要下企业,就要开展全面普查,包括审核、录入、主要数据汇总上报等,大约5个月时间;然后进行国家汇总、检查、抽验、上报等工作,到明年年底。2009年上半年,即总结发布阶段,包括汇总分析、发布普查数据、总结验收等。
我想强调一下这三个阶段中几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就是试点工作,应该从7月份试点工作会议开始,到现在8月份的培训,到9月份试点普查,到10月初试点工作结束,这三个月的时间,试点这一步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明年2月份开始的全面普查;第三个节点就是明年7月底之前地方各省要把普查的主要数据汇总上报给国家。整个普查的安排比原计划的提前了半年,时间还是非常紧的。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1.基本原则: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协作来搞好这项工作。每级政府都有各自的职责。
2.组织机构。方案明确要求,国务院设立由培炎副总理任组长、 10个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这是方案中明确的国家机构的框架。环保总局根据需要,专门设立了gb28365-2012工作办公室,是个正司级单位,是实际工作机构。“普查方案”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设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在环保部门,也要吸纳各部门代表来参加。注意地方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地方政府的,而不是某个部门的,我们现在这块牌子叫“国务院第一次gb28365-2012领导小组办公室”。地方也是这样,这是工作需要。比如山西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做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次gb28365-2012领导小组,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的一个机构。办公室设在环保局,但要注意要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关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任务,“方案”中写了6条,规定很明确。gb28365-2012不仅是国家的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共同的任务,要按国家统一要求来做。普查员可以从有关单位抽调,也可以临时聘用。关于普查工作的组织机构,各省一定要抓紧落实,现在省一级大体有眉目了,但是地市一级大部分还没有落实。
3.部门分工,写得很清楚,我不一一念了。
4.培训,“方案”中有两段。第一段讲的是培训的分工,国家培训什么人,省市培训什么人。注意这里只讲了省市培训什么人,没有讲县。我们强调省市要负责培训县里需要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原则上县级不再搞单独培训,因为培训的层次越多,到后面的效果越差。一个市管几个县,市就应该把培训任务承担起来,省里就应该把市里和县里的骨干培训任务承担起来,国家、省、市三级承担培训任务。“方案”规定经过培训才上岗。
但培训在普查中的重要性我想强调几句。国家搞普查,根据“方案”,我们制定了很多技术规定和工作细则,要想把这些东西变成环保系统、也包括各个部门以及将来招聘的普查员、合起来几十万大军的统一行动,实现我们的普查目标,培训是个重要的转换过程。技术文件已经发了两大本,将来还有,这些东西变成普查的实际行动,最后形成普查的那些数,培训是个非常重要的转换环节。要把这些让大家理解掌握,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变物质、一种软的东西变成实际出成果硬的东西这样一个重要的过程。所以说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将来专门要把讲课录成片子,发给大家,大家回去作为培训参考。把培训抓住,这是提高普查的质量、搞好普查的基础的基础,而这次试点培训又是全国培训的前奏、一次实验,你们培训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将来全国培训时可以改进。
5.质量保证。质量保证讲了4个方面。这样大的一个工程,质量保证非常重要,凡是谈到工程,特别是系统工程都应该有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它从另一个角度来确保我们普查的顺利完成,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在方案中从4个方面强调质量控制,建立一个质控系统。
第一个,国家要制定质量保证文件,确定普查工作的评价标准。现在发的技术规定中间有一个关于质量保证的技术规定,还不完善,经过试点以后还要继续修改,用此来指导全国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第二个,地方普查工作中要建立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要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施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回去后,各省的普查办一定要做这个工作,要按“普查方案”去落实,要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同志的质量责任,而且要有专门同志负责质量保证工作,将来各个环节我们要检查验收。
第三个,国家在制定各项技术规定和工作细则的时候,要增加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做到这一点,要组织专家论证,要反复征求意见,要使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这些方面来保证技术方案的质量和科学性。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家拿了近一个亿的投资来专门做工业污染源的排污系数,组织了二十多个行业协会或科研机构来重新搞,就是要利用最新成果来保证普查质量。同时农业源也在做,生活源也在做,都是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武装我们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四个,要组织抽样核查。为此,单独制定了技术规定,普查第一步工作完了,上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百分比抽样核查,来看普查质量到底如何,不合格的还要重新查,这样才能确保质量。
从这4个方面加强我们的质量控制,但是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即各级普查机构、每一个普查人员的责任心强不强,定了那么多东西,如果普查机构领导人和普查人员责任心不强,这些东西很难实施,质量保证也很难落实。
6.宣传动员。宣传工作不多说了,大家知道宣传的重要性,目前这项工作有些滞后,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关于动员在“方案”中间有几点明确要求。第一,要求重点普查对象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普查。大中型企业一定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你或者新设机构,或者指定现有机构来负责普查。第二,对不是重点调查产业单位怎么办呢?其它的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重点的要有机构,一般的要有人负责,要明确责任。这一点各省市的普查机构都要落实到普查对象,要告诉他们,你必须指定一个机构或者一个负责人,出问题要找他,这是国务院文件里明确的。第三条,各有关单位应该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担任普查员,这是对各部门的要求了。
(五)普查的经费。
一共分4段,每段都有含义。第一段讲原则,就几条,一个是共同负担,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第二按时拨付,第三确保到位,这是原则。第二段讲中央经费怎么用,写得很清楚,每一句话都经过财政部门和环保局反复斟酌。对地方比较关键就是国家承诺对中西部贫苦地区可以给予适当补助。地方经费也有一个说法,省里要对财政较困难的市县给予支持。国家给中西部地区,省里给省内贫困市县支持,这样就有可能保证各级普查工作需要的经费。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这里头讲了两层意思,都非常重要。第一层就是污染源普查对象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如果你是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或者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这里我想解释两点,一是这个处罚主要是指依据国家的“统计法”进行处罚,因为“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有统计文号的普查报表,所有普查对象都必须如实报,不然就要接受法律处罚。二是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不完全是指普查对象,还包括我们各级普查部门,包括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如发现这样问题都要受处罚。
第二层就是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得与完成“十一五”总量消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这条对环保部门非常重要,为的是避免过高的完成计划压力使这次普查数据变形,避免给企业、地方造成巨大的压力。调查是为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为今后建立新的统计平台,不能因小失大。环保部门要记住,不能拿普查数说事儿,不能拿这个压企业,这是确保普查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
全国普查数据出来了,如需要对污染物的基数进行调整,可由国家统一组织调整,不影响各地污染防治计划的完成。
最后就试点培训班提几点要求。试点的重要性在齐齐哈尔会上已经讲过了,文件也已下发给试点地区。我这里想用3句话说培训的重要性:
第一, 这是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普查的表格及解释转化成几十万人普查的实际行动,是一次重要转换。没有这个转换,就没有后面的普查。
第二, 对各级普查机构来讲,特别对基层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来讲是一种提高,业务上的提高、素质上的提高。通过培训,我们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方案整体的理解、关键技术的把握都有了新的提高。
第三, 培训是实际普查的一次练兵,最后要有答疑试填,还有简单的测试。培训至关重要,决定我们试点工作的成败。
为此,我想提几点要求:第一,认真学习,仔细听讲;第二,认真阅读和学习教材,认真阅读和学习各项技术规定以及普查的表式和指标解释,要认真钻研,搞清楚、搞懂;第三,多思考,大胆提问,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后一点,培训时间很紧,大家要抓紧。
最后,你们回去要抓好几件大事:
第一,试点单位要抓好培训工作。这次培训结束距离试点地区开始普查只有10天时间,回去后下周一培训就要起步, 8月底要把培训搞完。所有参加的普查员都要培训。第二,抓好清查和其他准备工作。这些都要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集中精力、一鼓作气,争取一个月解决试点普查问题。全部身心投进去,中间不能松懈,从发表填表、入户调查到数据的初审,到录入、核查、总结,就九月份一个月。省普查办要下去指导地市普查工作。第四,要确保质量,试点地区的质量会影响全国的质量。国家在9月份要派指导小组下每个试点地区与大家一同搞试点,现场帮助指导,同时学习经验,了解问题。
总之,第一办好培训班,第二把试点搞好,为全国普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谢谢大家!
2007.08.14
|